18日上午,20年一遇洪峰过境泸州,全城人民闻“汛”而动。观望的老百姓不逊于汹涌的洪峰流动在两江沿岸,防汛工作人员往返在江边、低洼处防控汛情,四川泾华物业党支部却在早上八点集结36名人员在宇华豪庭小区大门外。
这群青年是四川泾华物业党支部突击队的重要成员,他们来自财务部、人力行政部、秩序部、工程部等不同岗位,突击队是以党员、团员、退役军人为冲锋力量的志愿者队伍。在接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号召后,支部书记刘关华便率队整装待命。“党支部12人、团支部9人、退役军人组15人是否全部到位,现在开始部署防汛工作。”刘关华说。队伍在石阶上召开了应急救援工作会议,刘关华担第一总指挥,对各组人员进行了明确分工统一调度,并多次叮嘱安全第一,重点强调泾华物业不仅要“务正业”还要把公益事业做起来,党员、退役军人更是义不容辞站出来,参与战“汛”保百姓护平安。
下午接到区退役军人事务的任务命令。3台高压冲水机、30把铁锹、12条消防水带、不锈钢喉箍、水管接口等防汛物资统一装车,抢险突击车辆6部整装赴往受灾区龙马潭区沿江路中码头菜市场。沿江路一带房屋底层被洪水淹没大半,洪水渐褪后沉淀大量泥沙,与各类垃圾混合缚裹路面,难以行走。突击队首要任务是清淤,恢复菜市场往日正常秩序。
龙马潭区退役军人事务主任赵飞等扎根菜市场细化工作任务,刘关华则打头阵拿上工具踩进泥坑,接着一个个志愿者的脚印落入菜市场的街头、街尾。队伍先是清理漂浮“大件”,再用高压水枪冲走泥沙,但第一步就遇到了困难,没有车把堆成山的垃圾运走,又眼见天黑受灾区停水又停电,器械无法启用。经多番协调,在龙马潭区市场监督局、小市街道邹主任、菜市场管理负责人骆素芳(骆二姐)的帮助下,调配了垃圾车、安装了应急灯、启用消防用水冲洗,骆二姐还提前为突击队准备了餐饭。
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,突击队的同志们清垃圾、铲泥沙、冲地面,累了就在台阶上喝水坐一坐。“大家加把劲,泥不退我们不退,全力保障商铺开门营业,尽快恢复街道正常生活秩序。”刘关华给大家打气说。突击队不停歇的作战到次日凌晨,菜市场勉强能“见人”了。
20日凌晨4点,借着菜市场昏暗的灯光,退伍军人组罗开洪、陈昌宾、吕湖元、李兴波等15同志依然坚守,铲、搬、捡、扫、冲成为他们连战15个小时的作业流程。
任务没完成,突击队不罢休。20日8点,突击队再次到达中码头菜市场,开启“清淤”模式。小市街道邹主任表示,泾华团队到了我就有底了,绝对能提前完成任务。
他们
每一个瞬间都是最美定格。
刘关华,四川泾华物业党支部书记、总经理、退役军人,最苦最累他勇先,冲锋陷阵掌舵人。
丁小峰,领秀江南项目秩序主管、退役军人,与他项目上的兄弟抱着消防水带冲了一天的泥沙。
刘学成,工程部经理、退役军人,频繁的修复消防水带、接水管,搬器具,哪里需要哪里上。
卓怔羽,企业发展中心经理、党员发展对象,扫泥垢、清垃圾,昨天未完待续今天还“战”。
陈辰,人力行政部经理、党员发展对象,物资物料、防暑物品、后勤大小事务一把手,上的“战场”下的库房。
黄新洁,人力资源部副经理、入党积极分子,徒手“捞物”小能手。
汪诗霞,住宅中心总监助理、党员发展对象,铲垃圾能铲5车不下线。
清淤难,抢时间更难。为确保整条街道尽快恢复生命力,突击队午不休饭不歇,将街面、商户店内、货品展板、渔箱反复冲洗,帮忙清理物品残淤。直到下午4点,菜市场终于开始营业了,商户纷纷摆出了商品,居民手里提着菜了。
突击队战“泥”的两天一夜,收获街道居民大波点赞:“谢谢!”“太感谢了!”“泾华物业,我们记到了!”“你们太辛苦了”“感谢,为您们点赞!”“这些年轻人,好样的”... ...突击队的努力付出不仅有老百姓的赞扬,还有来自龙马潭区区长靳地胜的肯定,靳区长对刘关华说:四川泾华物业好企业、好团队,有力量更有担当。
任务完成后,在干净的街面,掌舵人刘关华手举党旗、队员们疲惫而如释重负的状态再次定格,留下一张合影。骆二姐说,它是你们的“战果”,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应该值得纪念。
泾华物业党支部在危难时刻显本色越是艰难越向前,彰显红色物业担当。突击队在受灾区冲锋陷阵,后方500多名泾华人坚守在自己岗位上守家园,才能让前线的同志心无旁骛打胜仗。四川泾华物业全员出动同心战“汛”,无论何时何地何境遇,泾华人始终坚持固本培元、凝心铸魂。